不同以往傳統工地的建築模式,英國倫敦日前推出「維基房屋」的建築新概念,特色是將所有的蓋房方案和建造圖,全都經由網路下載,蓋屋過程中運用到的數位科技宛如3D列印技術般,不僅不用螺絲釘,也不需要抹水泥。團隊創辦人指出,「維基房屋」的目標是邁向大規模簡化打造堅固的房子,讓人共享並且「下載」房子。 英國倫敦日前推出「維基房屋」建築新概念,所有的蓋房方案和建造圖,全都經由網路下載(截取自wikihouse) TVBS報導指出,英國倫敦一群設計團隊推出「維基房屋」(wikihouse),也就是透過網路下載建造圖,然後利用電腦裁切素材,並以木頭模板堆疊進行建造工作。整個建築過程不需要螺絲釘和水泥,因為所有的模板素材,全部都是利用卡榫技術連接起來,而建築概念源自於網路的設計。 「維基房屋」所有的模板素材,全部都是利用卡榫技術連接起來(截取自wikihouse) 維基房屋共同創辦人Alastair Parvin表示,維基房屋是正在開發的一系列技術,目標是大規模並簡化建造堅固高效能房屋,所利用的就是網路和數位科技,如同3D列印技術一樣,團隊實際上就像在打造一種實體化的「維基百科」,讓人們共享並且「下載」房子。他提到,只要大家開始產生興趣,維基房屋未來真的有可能會實現。
原文網址: 蓋房用下載的! 倫敦推「維基房屋」建築新概念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94065389958.html 這位名叫 Adanelie Gonzalez 的小女孩年僅 4 歲,患有全肺靜脈迴流異常( TAPVR ),代表她的肺靜脈匯流沒有接回左心房,而是流向與心臟相連的右側靜脈腔室,導致呼吸困難、免疫系統降低,嚴重甚至會休克、心臟衰竭而死亡。
(圖片來源/Miami Herald YouTube) 儘管經過多次的手術,但心臟外科醫生擔憂,若不進行全面性的換心手術,小女孩很快就會器官衰竭,最後醫生們決定利用 3D 列印技術協助 Adanelie 的換心手術,醫生先用 3D 列印印出 Adanelie 的心臟與周邊血管樣貌,在手術前模擬真正手術的情形,以避免發生重大失誤的可能,幸運地手術很成功, Adanelie 正在醫院復原,心臟功能也非常正常。 好房網News記者胡珮蓉/綜合報導 蘇州工業園區內出現一幢幢又大又漂亮的別墅,外觀乍看之下和一般房子並沒有差異,但這其實都是靠著一台3D印表機一磚一瓦「列印」出來的。而3D列印技術也大幅降低了興建成本和工時,5個工人只要3天的時間就可蓋好一層樓,民眾只需要花500萬元就可擁有一棟原本要價約4億元台幣的別墅。 利用3D列印技術也可「印」出漂亮的別墅。(截取自上海盈創建築科技官網) 上海盈創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利用3D列印技術,用鋼筋、水泥和建築垃圾當作「油墨」,在蘇州「印出」一棟棟的水泥別墅。這台印表機的底部面積足足有一座籃球場大,油墨噴口以Z字型的方式左右來回,一道道的高牆就慢慢現行,再把這些牆體像堆積木一樣組合起來,之後再進行二次列印、灌上水泥,這樣的技術在24小時內就可印出10棟約60.5坪大小的建物。 雖然牆面有漩渦般的線條,且敲下去還有中空的聲音,但根據外媒的報導,3D列印讓原本售價8000萬元人民幣(約4億新台幣)的別墅,用100多萬元人民幣(約500萬新台幣)就可以買到。上海盈創建築董事長馬義和説,3D列印可節省30%到60%的建築材料,施工時間也縮短了50%到70%,建築成本至少更可減少50%以上。
原文網址: 一天蓋好的別墅只賣500萬! 3D列印讓房子變便宜了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20593289728.html 新浪科技 王若涵
Ray Kurzweil有著一頭淡金髮和飽滿的前額,他有著長者特有的從容,回答問題不緊不慢,會將觀點和事例結合起來解釋令人費解的科技問題。 他有五個頭銜--美國作家、計算機科學家、發明家、未來學家和谷歌工程主管,還擁有多達20個榮譽博士學位,以及來自美國總統的最高獎章。 在這五重身份中,他最喜歡的是谷歌技術主管,因為這個角色融合了他擁有的多種身份,同時能夠將技術帶向全世界。「谷歌擁有數十億用戶,因此我們所做的工作能對世界產生直接影響。」他說道。 對於這樣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華爾街日報》稱其為「不知疲倦的天才」,《福布斯》贊其為「終極思考機器」。那麼,除了天賦異稟,他保持創造力、思維超前的秘訣又是什麼? 未來學家 Ray最為人所稱道的是未來學家身份,針對科技領域他所做的預測時間跨度長達數十年。他的有些預測雖然聽起來匪夷所思、超現實,但正是因為技術正呈指數級增長,未來的確難以想像。 而正如他所創辦的科技網站Kurzweil Accelerating Intelligence中一篇文章說的那樣,有些科技預測之所以能夠成真,不僅在於技術呈指數增長,也在於每當一個預測被拋出來,人們才會逐漸關注,不斷投入資金和人才等科研力量,最終促使該領域科技的突破。 作為未來學家,Ray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通過技術改善世界。而他也著書立說,向人們推廣科技的魅力,他的作品《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和《The Singularity Is Near》均是亞馬遜科技類銷量排名第一銷量的書籍。 而他之所以能夠做出大胆超前又充滿價值的預測,在於他本身天賦過人、勤於思考,也在於他在科技領域的數十年的浸潤。不過,人們還是想知道他保持不竭動力、不斷思考、不斷創新的秘訣是什麼。 對此,他告訴新浪科技,他有這樣的逆向思維的訣竅:「我會想像5年後如果要發表一次演講,那麼怎麼解釋我的新發明。現在還沒有這樣的發明,但我會去想該說一些什麼,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隨後我會回頭看,如果未來的演講是這樣,那麼就反推現在要怎麼去做,步驟是怎樣的。這就是發明的方式。」 同時,他想和年輕人分享的經驗是:通過性價比指標去衡量信息技術,根據成本來研究該技術的競爭力。他指出,這樣考慮現實狀況的指標具有很強的可預測性,可以預測三五年後的事情,比如從這一角度思考通信和生物科技領域。 不過,Ray在30年前曾預測過30年後、50年後的事情。他坦言道,儘管不能預測一切,但至少可以預測未來的某些情況。 理解語言 因為Ray本身是個創業者,所以很多人好奇為何他選擇為谷歌打工。但是源於谷歌能夠幫助他實現自己藉助技術改變世界的目標,所以他欣然接受了這份工作。 其實,Ray在谷歌的工作也是面向未來的工作:「我在谷歌的技術工作,以及我作為未來學家的身份,兩者之間並沒有實際的區別。因為我們設計面向2018年或2020年的技術,我們會思考未來的技術發展。「 Ray正在帶領一個從事自然語言識別項目的團隊,旨在理解語言的涵義。一般而言,人們進行搜索都從關鍵詞開始,找到包含該關鍵詞的文檔,但搜索引擎本身並不理解文檔內容的意思。而搜索技術更進一步的發展便是語義理解。 他指出,自然語言識別能力需要理解涵義,以及如何表達這個涵義。而困難在於,我們甚至並不知道對於自然語言而言,「涵義」的定義是什麼。 「對於語音識別,你會試圖去了解某人正在說什麼;對於字元識別,你會去判斷紙上的字母是什麼。不過,如果希望理解紙上內容的含義,那麼要如何去做?」Ray是說,我們需要對計算機進行自然語言識別建立框架。 Ray提出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關於人腦中的觀點是如何表達的,以此探討計算機理解語言。為此他最新寫了一部書《How to Create a Mind: The Secret of Human Thought Revealed》探討了人腦的思維,以及人腦中的想法如何表達。 比如人們在翻譯過程中,會先知道語言是什麼含義,從而在大腦中創造出字元以反映這些含義,隨後再從另一種語言中尋找與之匹配的文字。不過,今天的語言識別並不是這樣,只是試圖匹配字元序列。 而由Ray帶領的Google Now團隊正在進行自然語言理解的開發工作。他表示,從長期來看,搜索引擎將可以理解關鍵詞的含義。「這是一個長期目標,而我們需要一步步的發展,讓計算機去理解語言。這是我正在從事的工作。」他如是說。 五大預測 Ray對未來科技做出了五大預測,包括人類基因重組、太陽能、3D列印技術、搜索引擎和虛擬現實等領域。不過有些預測聽起來似乎難以理解,Ray向新浪科技做了詳細的解釋。 1.2020年人體可進行編程重組,屆時人類可遠離疾病、避免衰老。關於個人重新編碼生物信息,是指人類通過醫學介入,改變生物基礎的信息流程。對該預測,很多人持質疑態度,Ray的解釋如下: 比如,某種疾病的造成原因是某一基因的缺失。雖然大部分疾病並不是由某一基因引起的,但這種例外。對於這種疾病,人類可以通過替代這一基因進行治療。這方面的嘗試已經在實踐進行中。通過從身體中提取細胞,在體外添加基因,在顯微鏡下監控過程的進行,對數百萬個細胞進行基因替代,隨後將其注入患者體內,來治愈這一疾病。 全球有許多人患有心臟疾病,對此目前沒有太好的辦法,因為心臟不能自我修復。Ray的父親於60年代患上了心臟病,於1970年去世。而今天,人們可以通過提取細胞並重新編碼,讓心臟自我修復損傷。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改變基因,我們將找到一類全新的治療方式。 此外,在癌症的腫瘤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過程。癌症治療可以依靠幹細胞尋找治療方法,幹細胞有著很強的複製能力,可以通過對幹細胞進行重新編碼,阻止這樣的複製,從而抑制癌症發展。目前有數千個這樣的項目,正試圖對基因進行重新編碼,以治療許多與基因有關的疾病。 2. 到2029年,人工智慧將會超越人類智力,而到了2045年將達到技術奇點,科技將導致超級人工智慧機器出現,人類和機器將會更進一步的整合。 對於人工智慧,Stephen Hawking和Elon Musk都表達過對其安全性的擔憂,認為人功能智能將具有巨大的破壞性。Ray對此回應道:「他似乎是在說,未來5年內將會出現「超級人工智慧」。不過,這很不現實。我的觀點是,人工智慧達到人類的水平還需要15年時間,而這一數字可能也是錯的。」 人工智慧專家普遍認為,出現超級人工智慧需要花費20到30年時間。不過從人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很長的時間。而他曾刊文指出,在成熟的時間點到來之前,人們可以通加強人類監督和推進社會機構探討,來保證人工智慧的安全性。 實際上,所有的技術都是雙刃劍,有著好壞兩面。「火可以用來取暖、燒飯,也可以燒掉你的房子。另一個例子是生物技術,雖然目前它可以用於治療基因導致的疾病,然而30年前,人們會擔心恐怖分子利用生物技術去改造常見病毒,使其成為致命的武器。」他舉例說道。 他指出,在國際上有定期舉辦的生物科技會議,其目標是制定方針確保技術的安全性,預防有意或無意引發的生物技術事故。「這涉及到複雜的機制,而這種機制目前運轉良好,過去30年並未看到什麼問題。我認為,在發展人工智慧的過程中,這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在他看來,未來,人工智慧可以與人類文明進行深度整合。人工智慧可以獲得人類的全部知識,人類也可以與人工智慧對話。人工智慧可以去做人類能做的事,具有很高的智能水平,同時逐漸發展。 人工智慧將與社會深度整合,而世界將會更加和平。通過更好的通信技術,我們將可以更好地了解對方,這將大量減少世界上的暴力。因此,隨著人工智慧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人類文明將變得更好。 3. 近年來火熱的3D列印技術到2020年才會進入黃金時代,大規模取代製造業是5年後的事情。他表示,技術周期都會經歷逐漸成長、迅速爆發、跌至谷底到趨於正常的過程,而3D列印的真正成熟還需要時間。 對此,他解釋道:關於3D列印,我希望人們從中獲得經驗,並實現更好的過渡。有人認為,3D列印明年就能給全世界帶來革命,不過我認為2020年更有可能。目前3D列印已有一些有趣的應用,例如列印人體器官。不過,我們還需要使其更加完美。 4.除了3D列印,還有哪些技術正經歷類似的曲線?他說,虛擬現實是一個類似的技術,在真正取得突破之前還需要幾年時間。到2020年,人類將在完全沉浸式的虛擬環境中交互,2030年代該環境將引入觸覺。 他指出,虛擬現實在遊戲行業非常有趣,3D的虛擬現實能帶來沉浸感。不過要到2020年,人們才會經常使用這一技術,例如將其置於隱形眼鏡中,可以與在遠方的人進行看似面對面的交流,看起來真實感將很強,我們甚至可以觸摸到對方。不過從目前來看,這樣的場景要到2020年才能實現。 5.搜索引擎在五年內將可理解自然語言。如上述。 李靜穎
時下風靡的3D列印似乎已到了無所不能打的地步,上至航天飛船,下到一幢完整的建築、一尊具體的人像……成為諸多潮流人士眼中的神器。但如果現在告訴你,3D列印最早是從為鋼牙妹服務開始發展起來的你會信嗎?其實在專業人士眼裡,這個時髦的玩意只是一項普通的快速成型技術罷了。 「現在市場上主流的3D列印人像、物品的模具甚至是建築,其實在具體操作時都太容易了,我們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做過了。在3D列印概念還沒有形成之前,這就是一個快速成型的技術。」說這話的是時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時代天使」)董事長李華敏。這是一家做隱形矯治器生產及銷售的企業,簡而言之,就是生產一種隱形矯治器來代替傳統的鋼絲牙箍牙套,來更好地達到矯治牙齒的目的。 李華敏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其實早在3D列印技術還沒有爆紅的2003年,隱形矯治就已經在運用3D列印技術製造模具。」 時代天使可以利用3D列印技術形成矯治器的批量化大規模生產,據說這也是國內現在唯一一家。事實上,隱形矯治技術也是地球上最早實現批量化生產的3D列印商品。 何為批量化大規模生產,這在時代天使位於無錫2000平方米的生產廠房內可以找到答案,在這裏3D列印是整個產品工藝流程中重要的一環。 數十台3D印表機全天24小時工作,每8個小時后被時代天使首席運營官陳鍇稱之為「一鍋」的用高伸縮復合高分子材料列印出的牙模整整齊齊地排列「出鍋」,再通過熱壓成型技術獲得成品。每天從這裏成型的模具數量以萬來計算,一眼望去密密麻麻。 「3D列印其實最難列印的就是牙齒,因為牙齒最不規則,且對精度的要求最高,對列印參數的調校及設備的精度都要絕對地精確。」李華敏說。為此,甚至在生產廠房內都需嚴格規定恆溫恆濕,目的就是在於確保設備的穩定性及精確性。 據李華敏透露,目前3D列印出的牙齒磨具工藝精度可以達到0.02mm。「人對於牙齒的變化太敏感了,即便有細微的偏差都會感覺到不舒服,必須要精細。而3D列印一般的物品因為對精度要求不高,就很容易實現。」李華敏說。 傳統的口腔學科瞄上3D列印,背後其實是基於對技術的判斷。早在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華敏與父親在北京接觸了首都醫科大學和清華大學共同研發的隱形矯治技術,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隱形牙齒矯治。 當時的技術只是一項實驗室成果,雖然申請了專利,但沒有產品,只有一個三維軟體和一台簡陋的激光快速成型機。但李華敏覺得概念特別好,她想試一把。於是就和父親出資將這項技術買斷,開始探索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的可能性。 上手之後她才發現,用隱形矯治替代傳統的做法來矯齒這一看似簡單的創意,其背後的門道遠比想像要複雜。 李華敏說,常規牙齒矯治普遍採用托槽和鋼絲,醫生個人的能力水平往往決定了矯治的最終結果。比如,醫生大多靠過往的經驗來掌握鋼絲的力度,這使得傳統的固定矯治很難和患者溝通將來牙齒可以達到的效果。 但時代天使在做的是通過軟體直觀地向患者展示牙齒完整的治療過程。李華敏想要顛覆傳統的做法,給醫生解決這一過程中大量不可預知的問題。 「現在我們運用3D影像科技來設計整個療程計劃。」陳鍇向記者詳細介紹道,在從醫生處獲得個案的牙齒模型后,藉助高精度CT掃描技術對其模型進行數字化處理,之後運用計算機軟體來進行診斷與設計,即模擬整個矯正過程,從矯治前的原始模型到矯治后的最終狀態模型的整個過程都能在電腦上被一一呈現,個性化的矯治方案變成了一組組的3D模型。 之後再採用高伸縮復合高分子材料為每一個過程以3D列印的方式製作一個矯治器,這些隱形矯治器可以通過在牙齒上施加適當的、可控制的力來使牙齒移動,藉此牙齒矯治的過程就變成了通過換用一系列的矯治器來實現。 但李華敏向記者直言,在矯治器完成前的整個設計生產製作流程涉及口腔醫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力學、3D列印、材料學這五大交叉學科,在技術研發方面絕對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她舉例,臨床醫學和三維軟體的設計都無先例可參考,完全需要團隊自己來研發。而如何通過三維設計精確計算及實現每一步牙齒矯治過程中的位置移動也是個難點。此外,在後端3D列印時,使用的列印材料的衰變程度、剛性、力度不同,這些材料特性因素都需要在設計個性化的矯治方案時被考慮進去,還有在3D列印的生產過程中越到牙尖,對精度的要求就越高。 在歐美有大約25%的患者會佩戴隱形矯治器來矯治牙齒,但在中國現有的比例只有2%,李華敏看到了行業巨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時代天使的收入都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長,目前的客戶累計超過3.6萬人,合作的醫療機構在全國超過6000家。 案例積累帶來的直接好處是,時代天使現擁有亞洲最大的東方人牙齒隱形矯治資料庫,這不僅可以為後續矯治方案提供豐富的研究數據,同時在未來有可能極大地縮短整個流程時間。 據介紹,時代天使目前的響應速度是,在拿到病患案例后,24小時內可以出方案,15~20天左右患者可以拿到成品。但隨著數據的積累以及技術能力的進一步突破,李華敏在預想,未來可能只要直接掃描患者的牙齒,將其傳到電腦後便能自動形成矯治方案,5分鐘后3D列印的牙模可能就已經拿在手上了。製圖/張逸俊 3D列印技術點石成金,讓「垃圾變豪宅」。近日,大陸一家企業號稱在蘇州工業園區內,成功「印」出全球最高的六層樓建築,以及一棟超過300坪的豪華別墅。這些由建築垃圾作「油墨」印製出來的房子,不但省時又壓低建造成本,一棟獨棟豪宅只要24小時就能「印完」。
這批由3D列印技術打造的建築,目前作為開發企業的廠區,也是未來要蓋在上海浦東等地的參考「樣品屋」。3D建築的牆體呈現出「年輪蛋糕」般的螺紋結構,是由一台約和籃球場一樣大的「印表機」層層列印堆疊出來的。 最大的賣點是,未來房子想要什麼風格,還可以「私人訂製」,並且「快速交屋」。目前一棟1100平方公尺(約332坪)的別墅,透過3D列印技術,最快只要1天就能「印完」。 號稱全球最高的六層樓3D建築,每層約60坪,也只要24小時就能印好一層建材,5個工人只需三天就能建好。 除了蓋一棟房子的速度大幅加快,更替建商壓縮成本至少一半以上。預定在上海開價8000多萬(人民幣,下同)的別墅,透過3D建材、3D砌牆,建造成本僅100多萬。建造企業表示,印表機使用的「油墨」主要是建築垃圾構成,另有少量鋼筋、水泥,好處是節能環保、節省材料。 「印房子」話題十足,但質量安全最被關心。大陸目前並沒有一套「3D列印建築」的國家標準,故建築的剛度、和耐久性,仍待進一步驗證。 最近很流行3D列印,有中國建商將這項技術運用到蓋房子上,分別在蘇州及上海都蓋了3D列印出的別墅,成為全球首創! 由於這些3D別墅的油墨不僅含有水泥及鋼筋,還有許多處理過的回收物,相當環保。況且,有了電腦操作幫忙,可以節省人力,足足比一般建築省上約50%的成本。目前已經吸引許多建商注意,埃及更下了2萬訂單!
中國蘇州一排排白色的西式洋房乍看就跟一般房子沒兩樣但仔細一瞧 牆體上 竟然有像麵條一樣的水泥混合物這是全球第一批3D列印出的別墅B建築公司總經理打印完之後由於運輸和包裝的不便利所以我們要對它進行一些局部的切割切割完之後我們會把一些大型的部件及構件調運到施工現場=製作3D別墅的原理其實就跟一般列印一樣簡單只要將設計好的方案輸入電腦交由機械操控一個巨型噴口噴出油墨再用傳統的方式打下地基像堆積木一樣 將其餘構件層層堆疊B聲音來源&上海建商3D打印技術將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個創新在未來 我們的老百姓可以根據心目中的一張圖紙隨心所欲的在我們新技術支持下對自己的住所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個全新的3D打印=而油墨中除了水泥及少量鋼筋還含有處理過的回收物 施工過程不會產生任何垃圾讓3D別墅更加環保 又節省建材一棟約302坪的兩層別墅打印一天 拼裝兩天 只需要3個工人超迅速還比傳統建築 節省高達50%的成本!B盈創新材料董事長透過3D列印技術我們就不會汙染環境=而同樣建商在上海一處園區在24小時內也蓋了10間3D別墅一般上海別墅平均要價8千萬人民幣 相當4億台幣3D別墅成本卻只要5百萬台幣商機誘人建商在中國已接到10棟訂單埃及更是下單 2萬棟建商更描準中東及非洲市場3D別墅可望在全球更加普及, 【新唐人2015年1月22日訊】(新唐人記者盧欣綜合報導)英國倫敦推出「維基房屋」(wikihouse),「維基房屋」的蓋屋方案皆自網路下載。整個蓋屋過程所利用的數位建造科技與網路功能,如同3D列印技術。 廣告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efineSlot('/5965368/NTDtv_cn_article_inside_336x280', [[300, 250], [336, 280]], 'div-gpt-ad-1406917312585-0').addService(googletag.pubads()).setCollapseEmptyDiv(true); googletag.enableServices();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406917312585-0'); }); 英國(England)倫敦(London)有一群設計團隊推出「維基房屋」(wikihouse),透過網路下載建造圖,隨後利用電腦裁切素材,並以木頭模板堆疊,進行建造工作。整個建構過程不需要螺絲釘,也不必抹水泥。因為,所有的模板素材,全部都是利用卡榫技術連接起來的,而整個建築概念是源自於網路的設計。大規模的簡化建造過程與堅固高效能房屋的過程,幾乎使得任何人都能夠蓋房屋。而建蓋過程所利用的網路和數位建造科技,就如同3D列印技術。「維基房屋」最初的設計概念,是起因於全世界面臨了地狹人稠,而傳統的蓋屋,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因為房子自動工至落成,得耗費好幾個月。所以,「維基房屋」的團隊就研發出蓋屋的新概念。共同創辦人Alastair Parvin表示,設計概念就是要讓人有可能共享與下載房子。而目前軟體已經進入實體領域,現在進行的,就是在打造實體化的「維基百科」。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1/22/a1171134.html#sthash.gldCcOqf.dpu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