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消息:電影《哈利‧波特》中的主角只要披上隱形斗篷,便能來無影去無蹤。據外媒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也正與美國空軍合作,研製可隱形的3D斗篷。
據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電子及電腦工程學系華裔教授辛皓正與美國空軍合作,研究能通過3D列印技術製作的隱形物料,折射物品周邊的光線,令它能像斗篷一樣,遮掩其覆蓋的東西。 隱形斗篷的科學原理是改變光線折射的方向,使物品看上去像是不存在一樣。辛皓嘗試利用特製的多孔膠球和銅線,以適當的角度反射光線。 針對光線折射引來的能量流失,辛皓決定加入二極體,提供額外能量。辛皓對有關技術發展相當樂觀,認為有生之年必能看見隱形斗篷面世。
0 評論
2015/1/30 上午 09:26:58編輯/謝俊峰
范因斯坦醫學研究所利用市面上的3D列印機,在列印原料中加入組織細胞、膠原蛋白,並將列製出來的「軟管」,放置於特製的細胞培養機,以適宜生長的溫度烘照,讓細胞正常繁衍後,便成為人體能使用的「人造氣管」。研究人員表示,這種人造氣管將能拿來治療氣管受損的患者,快速在短時間內協助傷患修復受損的氣管。 雖然研究人員估計,距3D列印器官能實際應用仍需約5年,但未來不僅是氣管,甚至人體其他部位都可能適用,且它最大的優點是,能取代緩慢的傳統治療、或藥物治療方式,人們將能在幾個小時之內,以更便宜的代價來得到更好的治療。研究人員也說,除了能降低醫療成本外,不少患者將可望恢復原來的生活。 3D印表機製作人體器官種類越來越多,從骨骼到肝臟、心臟都沒問題,百分百忠實呈現,連沒出生的胎兒都能製作3D模型,讓小貝比還沒誕生,立體臉型就先睹為快。而3D列印更大突破是材質已經能取代部分骨骼。日本已經成功完成手術案例,用人工骨骼植入斷裂的脊椎,成功再造脊椎。本來受損骨骼要先行削骨現在只要做植骨手術就行,3D列印還能軟硬通吃,製造出超逼真的立體人工器官,技術上先由電腦3D掃描人體,經過運算,再用最接近真實器官材質列印,不但濕潤還有彈性,觸感超真實。人工器官和活體器官作比較 有何感想一模一樣 很感動,超擬真的人工器官可以提供外科醫師上手術台之前,先利用人工器官模擬手術,減少手術失敗率,增加更多回春之手,另外,製作的3D模型也對視障兒童接觸實體的學習大有幫助。目前日本3D列印技術已經獲得全球醫界矚目,連台灣也跨海到日本取經。特派記者宣聖芳東京報導。
3D列印製作立體模型已經很普遍,最近日本3D列印科技再突破,可以製作人體器官,包括脊椎、骨骼或整個胸腔,都作得栩栩如生,讓醫生在手術前進行演練,或用來指導學生開刀,使得外科手術過程更順利,造福更多病患。
3D印表機製作人體器官種類越來越多,從骨骼到肝臟、心臟都沒問題,百分百忠實呈現,連沒出生的胎兒都能製作3D模型,讓小貝比還沒誕生,立體臉型就先睹為快。而3D列印更大突破是材質已經能取代部分骨骼。日本已經成功完成手術案例,用人工骨骼植入斷裂的脊椎,成功再造脊椎。本來受損骨骼要先行削骨現在只要做植骨手術就行,3D列印還能軟硬通吃,製造出超逼真的立體人工器官,技術上先由電腦3D掃描人體,經過運算,再用最接近真實器官材質列印,不但濕潤還有彈性,觸感超真實。人工器官和活體器官作比較 有何感想一模一樣 很感動,超擬真的人工器官可以提供外科醫師上手術台之前,先利用人工器官模擬手術,減少手術失敗率,增加更多回春之手,另外,製作的3D模型也對視障兒童接觸實體的學習大有幫助。目前日本3D列印技術已經獲得全球醫界矚目,連台灣也跨海到日本取經。特派記者宣聖芳東京報導。 中新網電在地球上人們可以天天享用咖啡,但據外媒報導,由於太空中沒有重力,太空人要衝泡一杯咖啡絕非易事。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用3D列印技術打造6只特製咖啡杯,形狀酷似尿兜,下月這種咖啡杯將“上天”,供太空人使用。
由於濃縮咖啡的味道需要“咖啡脂”(crema)來增色,即咖啡上的泡沫,但要在太空站這種缺乏重力的情況下實難以泡制。 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的工程學院近日用3D列印技術,創造了6只特製咖啡杯,其外型雖與尿兜形狀相似,但此造型卻能為太空人泡制濃縮咖啡。 報導說,使用這種特製尿兜形狀的咖 啡杯,其設計在不需要泵的輔助下,僅用濕潤杯面張力,就可以將液體推到自己控制的位置上,從而成功泡制出一杯濃縮咖啡。 這6隻咖啡杯將於下月由 SpaceX火箭載上太空站,供太空人享用咖啡。 不同以往傳統工地的建築模式,英國倫敦日前推出「維基房屋」的建築新概念,特色是將所有的蓋房方案和建造圖,全都經由網路下載,蓋屋過程中運用到的數位科技宛如3D列印技術般,不僅不用螺絲釘,也不需要抹水泥。團隊創辦人指出,「維基房屋」的目標是邁向大規模簡化打造堅固的房子,讓人共享並且「下載」房子。 英國倫敦日前推出「維基房屋」建築新概念,所有的蓋房方案和建造圖,全都經由網路下載(截取自wikihouse) TVBS報導指出,英國倫敦一群設計團隊推出「維基房屋」(wikihouse),也就是透過網路下載建造圖,然後利用電腦裁切素材,並以木頭模板堆疊進行建造工作。整個建築過程不需要螺絲釘和水泥,因為所有的模板素材,全部都是利用卡榫技術連接起來,而建築概念源自於網路的設計。 「維基房屋」所有的模板素材,全部都是利用卡榫技術連接起來(截取自wikihouse) 維基房屋共同創辦人Alastair Parvin表示,維基房屋是正在開發的一系列技術,目標是大規模並簡化建造堅固高效能房屋,所利用的就是網路和數位科技,如同3D列印技術一樣,團隊實際上就像在打造一種實體化的「維基百科」,讓人們共享並且「下載」房子。他提到,只要大家開始產生興趣,維基房屋未來真的有可能會實現。
原文網址: 蓋房用下載的! 倫敦推「維基房屋」建築新概念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94065389958.html 這位名叫 Adanelie Gonzalez 的小女孩年僅 4 歲,患有全肺靜脈迴流異常( TAPVR ),代表她的肺靜脈匯流沒有接回左心房,而是流向與心臟相連的右側靜脈腔室,導致呼吸困難、免疫系統降低,嚴重甚至會休克、心臟衰竭而死亡。
(圖片來源/Miami Herald YouTube) 儘管經過多次的手術,但心臟外科醫生擔憂,若不進行全面性的換心手術,小女孩很快就會器官衰竭,最後醫生們決定利用 3D 列印技術協助 Adanelie 的換心手術,醫生先用 3D 列印印出 Adanelie 的心臟與周邊血管樣貌,在手術前模擬真正手術的情形,以避免發生重大失誤的可能,幸運地手術很成功, Adanelie 正在醫院復原,心臟功能也非常正常。 好房網News記者胡珮蓉/綜合報導 蘇州工業園區內出現一幢幢又大又漂亮的別墅,外觀乍看之下和一般房子並沒有差異,但這其實都是靠著一台3D印表機一磚一瓦「列印」出來的。而3D列印技術也大幅降低了興建成本和工時,5個工人只要3天的時間就可蓋好一層樓,民眾只需要花500萬元就可擁有一棟原本要價約4億元台幣的別墅。 利用3D列印技術也可「印」出漂亮的別墅。(截取自上海盈創建築科技官網) 上海盈創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利用3D列印技術,用鋼筋、水泥和建築垃圾當作「油墨」,在蘇州「印出」一棟棟的水泥別墅。這台印表機的底部面積足足有一座籃球場大,油墨噴口以Z字型的方式左右來回,一道道的高牆就慢慢現行,再把這些牆體像堆積木一樣組合起來,之後再進行二次列印、灌上水泥,這樣的技術在24小時內就可印出10棟約60.5坪大小的建物。 雖然牆面有漩渦般的線條,且敲下去還有中空的聲音,但根據外媒的報導,3D列印讓原本售價8000萬元人民幣(約4億新台幣)的別墅,用100多萬元人民幣(約500萬新台幣)就可以買到。上海盈創建築董事長馬義和説,3D列印可節省30%到60%的建築材料,施工時間也縮短了50%到70%,建築成本至少更可減少50%以上。
原文網址: 一天蓋好的別墅只賣500萬! 3D列印讓房子變便宜了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20593289728.html |